灰汁团是宁波著名民间小吃。鸡蛋大小,扁圆状,茶色,冻一样半透明;掂在手里水水的,颤悠悠的,像掂着件工艺品;吃起来清凉爽滑脆嫩,不粘牙,而且越冷越好吃,是夏天最好的解暑小吃。
灰汁团是乡村的美食,你只有在乡间农家才吃得上原汁原味的灰汁团,原因或许就在稻草身上。灰汁团有乡野特有的清芬味道,那是一种地道的乡土味道,只有乡下母亲一双粗糙而灵巧的手才做得出这样的“至味”,城里的小摊小贩和饭店超市很难模仿。

1、取灰汁。把红稻草烧成灰放置脸盆内,倒入少量水,过滤后取汁备用。 2、浸米。把洗净的早米放入脸盆,倒入适量的水(要漫过早米),一般要浸泡2个小时。 3、磨粉。把浸泡过2个小时的早米捞起来用手推磨进行水磨,水磨时一边磨米一边放水。

4、搅拌。磨完后直接倒入锅内用文火烧,并且不断地用铲子顺时针搅拌,逐步加入红糖和灰汁水,待水磨粉煮到八成熟且颜色略黄时,随即出锅,趁热用手搓成一个个大约直径三、四厘米大的圆子。
5、上笼。把搓好的圆子放入垫有蒸笼布的蒸笼内蒸一个小时,蒸至一半时锅内需加一次冷水,待颜色呈深棕色即可。这样蒸出来的灰汁团味道又香又好吃,而且不粘牙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灰汁团越冷越好吃。

灰汁团
寒 石
鸡蛋大小,扁圆状,茶色,冻一样半透明;掂在手里水水的,颤悠悠的,像掂着件工艺品;吃起来清凉爽滑脆嫩,不粘牙——这就是宁波的民间小吃灰汁团。
灰汁团的主料竟是农家司空见惯的稻草与米。凭直觉,让人很难相信:稻草是稻谷收获后的废弃物,通常是用来喂牛、垫猪圈牛栏的,或者铡短了还田作基肥,怎么可能用来做灰汁团呢?

灰汁团是乡村的美食,你只有在乡间农家才吃得上原汁原味的灰汁团,原因或许就在稻草身上。灰汁团有乡野特有的清芬味道,那是一种地道的乡土味道,只有乡下母亲一双粗糙而灵巧的手才做得出这样的“至味”,城里的小摊小贩和饭店超市很难模仿。
乡间农家是这样做灰汁团的:将稻草烧成灰用水拌后,滤去杂质,然后将早稻米在这种溶解着稻草灰的汁水里浸上一天。接着一手操磨柄,一手操勺,舀起带汁的米喂进中间的磨眼里,灰色的汁水就汩汩地从磨缝淌下,沿磨槽一路流着淌进磨嘴下盛着的面盆里。
将老灶点起火后,不能太旺,稍稍吊着些,然后将面盆里的面汁倒入大镬里,掌着镬铲均匀地搅、铲。铲灰汁团最忌明火猛烧,那样掌镬铲人铲得再“结棍”(宁波方言,快速、猛的意思)也没用,非煳不可,灰汁团一煳,吃到嘴里就只剩一口煳味了。
灶间里热气蒸腾,满屋清香扑鼻,大镬里的汁水慢慢变浓变稠,颜色慢慢变深变亮,当恰到火候时,主妇会叫:“好了,收火,起镬了——”搅铲的手臂也随之停下来。接着用抹桌布裹着镬沿,趁热使劲把镬从灶膛搬至灶桌上,一镬灰汁团算是大功告成了,待稍凉后即可搓揉成形。
当然,要吃到一口水水嫩嫩、清甜凉爽滑溜的灰汁团,还要等这扁圆、冻一样透亮、有着茶汁与咖啡色泽的物件儿完全凉下来才成。
那么,为何城里的灰汁团就没有这种醇醇的酽酽的清香味儿呢?那是因为那灰是用新打的早稻草煅的灰,那米是新打的早稻谷轧的米,才有这口清香味儿;那味儿不等人,留不住,过了这季节就吃不到这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