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字的草书书法?

禄琳颖禄琳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草书的“多”字,从现代的楷书来看的话,是四个点、四点底,但是在古代其实是有很多种的写法,下面我们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来展示一下(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哦) 这是“多”字在《曹全碑》中的样子 “多”字在汉隶中大多是这样子的;在今草中一般会把两点连起来写成这样或者这样;而行楷的字形则更偏向这样,看起来和楷书的字形就比较相似了 这是“多”字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样子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但是其中有部分笔画有掺杂着草书的笔法在里面,所以我们在看他写的字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按照行书的笔法则来理解。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多”字中间的一横其实是没有落下的,而且左边的两点被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的样子 在上面提到的《兰亭序》和《书谱》都是东晋时期的书家所书写的;而到了唐代时期的书家中,就出现了一个把书体转变成行楷的大牛——欧阳询。他的《九成宫醴泉铭》将以前的那些繁简不一的结构都统一了起来,让每个字的结构变得更加整齐。 我们看“多”字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就是这样的 一个方框里面四边各点了两个点的形状,右面的那个点是悬针的,左面的是垂露的。所以你看,这就是欧阳询的字体中比较常见的又细又长的特点! 而唐末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也继承了这种风格,只不过因为柳体相对而言更加硬朗一些,所以在细节之处会显得比欧体的“瘦硬通灵”要粗犷一点。 这个“多”字就是典型的柳体写法 因为这两个人的书体在当时都是非常受推崇的,所以很多后世的书法家都会多多少少地受到他们的影响。

这是赵孟頫的《胆巴碑》中的样子 元代时期,书坛的主导地位不再是盛唐时那般百花齐放的状态,而是开始偏向于元明清时的以赵体为主流的审美风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楷书还是草书,都是以赵体为基础,然后加入自己的笔锋特色进行书写的(比如这个“多”字在《胆巴碑》中就带有明显的王献之的风格痕迹~)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字,它都是有多个形态存在的啦~

潘书林潘书林优质答主

谢邀! 《灵飞经》中,字有“一”至“八”等字,每字均三行;也有“大”,“十”之类的字,单字四列。 “天”,“二”之类字,双数两字一组,也是对称地排列的。 还有的字中间几画长,而两边笔画少,这个就是竖笔上下延伸或者上宽下收的结果了嘛。。。这种情形在章草里也常见啊——“日”“月”之类的字不就是这么写的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写...) 这本书里还有一幅“王梦庚临书札真迹”(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其中就有很多对称的结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