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七国之乱,是西汉王朝刘姓亲王最大规模的谋反叛乱,虽然仅三个月就被平息,但说明了几个问题,一个是经过五十余年的统治,战国时期分封建国的观念已经式微,除了诸侯王还心存妄念,老百姓已经自认为是大汉的子民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占主流的观念,基本上形成了。

举个例子,汉初时,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赵国人,那是因为他就觉得是赵国人;而此时,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赵国人,就跟现在人说自己是河北人一样,是中国河北省人。
二一个是,贾谊在《治安策》中所阐明的观点,得到了有力印证,封国坐大,不管是同姓的,还是异姓的,都必然会向中央发起挑战,上下猜忌,无可避免。三一个是,七国之乱平息之后,给帝王们敲响了警钟,中央集权势在必行,这才有了汉武帝的“推恩令”,使得亲王们失去了造反的能力,同时,中央集权带来的弊端也将逐渐显示出来,地方无力反抗,权力收归中央,对皇帝的考验立即严峻起来,之后,权臣、外戚、宦官们轮流登场,生旦净末丑,都来走一走,皇帝的能力(包括年龄)成为帝国是否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说,七国之乱必然要发生,只是多几国或少几国,早一点或晚一点的问题,封国现在就是一个大火药桶,看谁来点,结果,晁错当仁不让,举着打火机冲上去了。
当初,文帝刘恒继位不久,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进京朝见,陪伴皇太子刘启饮酒、博戏。玩儿着玩儿着,皇太子和吴太子在游戏中吵起来了,皇太子觉得吴太子蹬鼻子上脸,抄起赌博用的木板给了吴太子一下子,吴太子不禁打,死了。

刘恒跟大臣们一商量,总不能让太子刘启偿命啊,就把吴太子的尸体收拾收拾,装灵柩里送回吴国去安葬。吴王刘濞这个恼火啊,亲儿子竖着去长安,横着送回来,虽然不敢让皇太子偿命,但意见还是要表达的,说,姓刘都是一家子,既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来呢!于是,刘濞又让人把灵柩送回长安去安葬(这一来一回,真不知道吴太子的尸体得烂成啥样了)。
【吴王刘濞,准备谋反四十年】
刘濞心中有气,开始不遵守封国应守的礼节,声称身体有病,不再朝见皇帝。朝廷当然知道刘濞是为了儿子的缘故,就拘留和审问吴国的使者。刘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