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吉林省中山书画院画师、长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张钰披露了“我的方姥就是川岛芳子”,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由长春市相关专家组成的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考证组开始了艰难的考证历程。2009年3月,专家组到日本东京访问,张钰见到了昔日的“满映头牌”李香兰,原定半个小时的会见时间延长到4个小时。李香兰与川岛芳子曾经有着怎样的交往,李香兰又是如何看待张钰提到的“方姥”呢?

今年9月,随着李香兰的去世,本报在“老长春”版刊发了《李香兰在中国东北——“满映头牌”的辛酸往事》一文,引起了张钰对李香兰的缅怀。她向本报记者讲述了那次与李香兰见面的经历。在张钰的讲述中,当李香兰还是17岁的少女时,她曾称呼经常女扮男装的川岛芳子为“小哥哥”,李香兰与川岛芳子那些鲜为人知的交往跃然眼前。

2009年3月1日,我们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考证专家组一行9人应日本朝日电视台的邀请到东京访问。3月12日傍晚,我在朝日电视台记者後藤花女士和高桥正阳先生的陪同下,来到了李香兰在千代田区一番町20-10号的家,见到了李香兰。

她身穿青蓝色影格套裙,颈上系着一条黑白相间的斑纹薄纱巾,黑绢一样蓬松的长发,宽大的茶色墨镜后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上去很有气质和风度。我用日语跟她打招呼,她听了非常高兴,笑容可掬地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她的日本名字——山口淑子。

采访开始时,记者後藤花向李香兰介绍了川岛芳子生死之谜的考证经过,之后,我叙述了姥爷的临终遗嘱,她耐心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听过了介绍,她开始站在台灯下的那张大桌子旁,很郑重地说“金壁辉司令”,这是川岛芳子曾经的名字,这让我感到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她还是这样称呼。

口述 张钰 本报记者 赵娟
古诗传情谊
李香兰动情地说:“这是我的哥哥,我的哥哥……”
和方姥在一起的时候,她一定要我把描写苏州和杭州的两首诗背下来,说是有机会见到李香兰女士,就朗读给她听。因此,我在见到李香兰女士的前一天夜里,用日语写好了两幅书法,就是这两首诗,一首是中国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另一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当我把这两首诗朗读给她时,她很意外的说:“呀,‘月落乌啼霜满天’,日本人都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没想到你还能用日语读这样的诗,很好啊!另外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也朗读得很好啊!”我对她说:“方姥生前最喜欢的就是这两首诗,她说您比苏轼诗中描写的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还美呢。当您看到了这两首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就会感觉到有一个远方的故人在召唤您。”
听了我的话,李香兰睁大了眼睛,连连点着头说:“我?嗯!”我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唱起了《苏州夜曲》,李香兰和着我的声调,轻轻地打着拍子,和我一起唱。她的嗓音还是那样细润甜美,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的歌声。方姥曾说,李香兰女士是有名的金嗓子,今日我终于聆听到了她那夜莺般的歌声。
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两幅工笔山水画送给李香兰女士,一幅是青绿山水竹扇子,一幅是立轴山水界画,她很惊讶地问:“这扇子是你画的?”我说:“是啊,这是特意给您画的。”她激动地说:“这是送给我的呀!太好了!你的画技艺很高超,我会仔细收藏的。
”我告诉李香兰女士,方姥家有一本民国画报上的封面女郎就是她,是一个穿着淡蓝色的和服手持扇子微笑的照片。“你会用扇子边舞边唱歌,我也会跳扇子舞。”说着,我为李香兰女士跳起了扇子舞,边舞边唱:“沙古拉,沙古拉……”李香兰女士看着我用两手一圈一圈地翻转扇子,她说这个动作很难学会,她也没练过,我说:“这是方姥教给我的,是京都歌舞伎的扇子舞。
”当李香兰女士看到了我摆在桌上的方姥为我画的两幅肖像画时,她激动地说:“啊,画得很好,很像你嘛。
”我展开自己画的几幅方姥日常生活中的肖像画,其中一幅方姥沐浴后坐在竹制躺椅上,手拿扇子、戴着墨镜休闲地晒太阳的画,李香兰女士一看就低下了头,喃喃地称呼说:“哥哥,这是我的哥哥,我的哥哥……”我看见她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