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了很多伟大母亲的记录。比如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找学区房,三次搬家;比如岳飞的母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就是方法有点暴力,在咱们这个时代就不建议各位母亲效仿了。

我们今天再介绍一位历史中的伟大母亲:三国时期,孙策和孙权的母亲,孙坚的夫人,东吴武烈皇后吴夫人。
特别提醒的是,我们看《三国演义》,玩《三国杀》时,所接触到的那位“吴国太”,并不是这位吴夫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吴国太”并不是孙策和孙权的亲生母亲,她应该是孙坚的妾,只不过在刘备招亲时,孙权的亲母吴夫人已经去世了。而我们现在很多三国游戏,把这两人混成同一人,权当是为了方便吧。

我们的主人公吴小姐第一次见到孙坚的时候,孙坚19岁,那是一个上能带兵平压叛乱,下能单挑剿海盗的热血青年。
孙坚也听说这位吴姓少女,才貌双全(真正有见识的古人,是不会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女性的才学和涵养对于家庭兴旺的重要),立即就求婚了,真是符合他的果断个性。

但吴家的亲戚不同意,觉得孙坚“轻浮、狡诈”,要拒绝他的请求。话说如果孙坚真的是个狡诈的人,估计他之后就不会轻易中埋伏而英年早逝了。但孙坚当时不好惹,他因为平乱有功,18岁便成为了当地的副县长了。面对副县长的求婚,吴小姐也是个有见识的女青年,她表示:“这是我看中的男人,如果他以后对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于是她嫁给孙坚,成为了吴夫人。

据《江阴吴统宗源流考》记载,吴小姐是春秋吴王的直系后代。而孙坚,大家都知道,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兵神”孙武的后代。吴王和孙武,在春秋称霸了一个时代的组合,在500年后的三国时期,以这样的形式又走到一起了。
后来,吴夫人连着生了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在这段时期里,孙坚南平长沙,北讨董卓,英雄气概尽显,也和袁绍曹操等诸侯谈笑风生。眼看着威名渐起,将打拼出一块地盘时,孙坚不慎中毒箭,将星就此陨落。
这一年,孙策15岁,孙权不到9岁。
此时,孙家的全部重担,都落在吴夫人手中。一来她需要抚养年幼的孤儿们,严格地教诲诸子;二来她要维系孙坚的整个关系圈,朱治黄盖程普这些人,还愿意为孙坚的年幼儿子们效力,这其中所需要的努力,很能体现吴夫人的情商和魄力;三来她要给当下漂泊的孙家找一个靠山,她举家迁徙,找到了后来孙家的老师和贵人——张昭和张纮。
在孙策18岁开始重震家威前的这三年里,这位单亲母亲,做了在那个时代,一个家族的父亲应该做的所有事情,这已足够伟大。
所以孙策从袁术那里借到兵,开始征讨江东的第一站,就是吴郡(今苏州市)。这是春秋吴国的首都,是自己母亲吴夫人的家乡。夺下吴郡后,孙策立即接自己的母亲回乡,这段母子的互动,背后是他们这些年相依为命的写照。
但吴夫人回到家乡,还是有她的目的。因为对于当地的士族来说,孙策是侵略者,是从“北方”打过来的异族统治者。而吴夫人,则需要利用自己的家族背景,去“怀柔”那些不满被统治的本地人。
孙策是“江东小霸王”,他潇洒、热血,但也和他父亲一样容易冲动莽撞。面对江东许多还愿不臣服的本地士族,他使用了过多的杀戮。而吴夫人,则冷静很多,她明白笼络当地人的重要性。她在家门口修了一口大井,然后和儿子说,你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曾经敌对关系重新录用,否则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如果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
孙策这辈子只听三个人的话,一个是老师张昭,一个是基友周瑜,最后一个便是母亲吴夫人。他答应母亲不再乱杀人,但无奈已晚。最后孙策还是因为埋下了太多仇恨的种子,被仇人的门客暗杀。
那时,是孙坚去世后的第9年,孙权还不到18岁。
丈夫和大儿子都死于非命,虽是战争年代,吴夫人那时的内心想必是崩溃的。但她依然临危不乱地召集张昭以及周瑜等人,问江东是否可以保全。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她向众人跪谢,希望众人能辅佐好孙权。
没有人会比一个母亲更了解她的孩子。二儿子孙权,有着和父亲和大哥完全不同的性格,他更像母亲,冷静但是多虑。吴夫人非常明白这点,所以她给予孙权的是更多默默地帮助。同时她也察觉到孙权和一些旧臣之间的隔阂(这个在之前聊孙权时说过,当朝臣子比较习惯和太子走得近,而刻意和其他儿子保持距离,以免引起太子误会)所以吴夫人时不时以孙权的名义向张昭和周瑜等人表达感谢,同时嘱咐他们辅助的大义。
秘密的提案、重要的问题、朝廷的上表文以及对下诸郡的命令,以及与近邻势力的外交,实际是吴夫人命令张紘和张昭负责草创撰作的。
如果你说东吴能在三国鼎立,谁的功劳最大,我一定会说吴夫人,一位伟大的“单亲妈妈”。因为其他的答案,比如孙策、周瑜、孙权、张昭、鲁肃……这些人之间的纽带,都是吴夫人亲手牢牢抓紧的。
可惜吴夫人没能见证东吴的辉煌,就在赤壁之战前一年,她去世了。与夫君孙坚合葬,两人的合葬墓位于今苏州盘门外青旸地,高陵,俗称“孙王坟”。
而我们看《三国演义》所知道的那位“吴国太”,是孙坚的妾,为孙坚生了一个儿子叫孙朗,“据说”还生了一个女儿,那应该就是孙尚香了。
所以很多历史都能解释通了:孙公主和孙权不是同一个母亲,而且属于庶生,所以孙权对于这个妹妹当做政治牺牲品,没有那么的在意。但“吴国太”一眼就相中了刘备,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保住刘备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不是孙权的亲妈。
尽管吴夫人在临终前叮嘱孙权,以后对你这个“二妈妈”,要像对我一样好。但“吴国太”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还是很清楚的:孙权对她的孝敬,不是发自内心对母亲的爱,而只是出于亲情和责任。所以,当“吴国太”见到刘备之后,她很快意识到:这个比她女儿大了快三十岁的男人,这个有可能成为一方诸侯的男人,是她的女儿、以及她的亲生儿子(孙朗)在东吴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个很好的依靠。
所以周瑜在这次“政治婚姻”中真正失败的地方,是没有算到这一层。如果当时武烈皇后吴夫人还在世,以她的胸襟和大局观,是能附和周瑜的想法的。但这位“吴国太”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她有着自己的算盘,她选择去保护刘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家”。
说来也巧,这两个“吴夫人”,都对三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女性地位卑微的古代,无论是大义为国,还是小义为家,那些能够被历史铭记的伟大母亲,都值得我们尊敬。
孙权称帝后,为了报答母恩,在苏州造了一座佛寺,名为“报恩寺”,南朝梁和南宋时两次重建,又经历代兴废,现寺已不在,仅存宝塔,塔名“报恩寺塔”,今俗称“北寺塔”,也算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所以孙权这个人,对臣子是渣了点,但对自己的母亲确实非常孝敬。北塔前门匾的那句“知恩报恩”,历经千年,依然告诫着人们铭记母亲的恩泽。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黄小海的书房,一起读书聊天。